最经典的拜师学武故事:杨露禅三下陈家沟

来源: 2017年07月31日 人浏览过

在古代社会武术不同于一般生计,它具有保财活命的特殊功用,于是,这些拥艺在身的师傅们备受社会其他成员的青睬和追捧。师傅们的武艺得来实属不易,因此也倍加珍惜,对徒弟的天分与德行的要求非常苛刻,绝不轻传。


在内家拳的传承中即有“五不传”的说法: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露者、骨柔质钝者不传。上述“五不传”的内容除了最后一条是对传承者的身体条件有要求外,其余均就个人品德而言。此后,有关这方面的要求更为具体。如清代《杨氏传钞太极拳谱》中列有“八不传五可授”,其“八不传”曰:“第一,不传不忠不孝之人;第二,不传根底不好之人;第三,不传心术不正之人;第四,不传鲁莽灭裂之人;第五,不传目中无人之人;第六,不传无礼无恩之人;第七,不传反复无常之人;第八,不传得易失易之人。”其名目与内容显然是在内家拳“五不传”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武术有关收徒择人的道德标准,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重视品德的体现。现在流传下来的一些拜师学艺的故事就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真实写照。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 “杨露禅三下陈家沟”了。


杨露禅,河北永年县人,因家中贫苦而在“太和堂”中药铺中做工。老板陈德瑚见杨露禅为人勤勉能干又聪明可靠,便派他到故乡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干活。恰巧此时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在陈德瑚家授徒。少年就开始习武的杨露禅也想入门,但又担心会被拒绝而不敢拜师。在陈氏师徒练拳时,杨露禅躲在一旁观看,并暗暗记下所见招式后私下练习,过了一段时间竟小有所成。陈长兴发现后,感叹其才,非但不怪罪,还大胆摒弃门户陈规,准其学习太极。


杨露禅正式拜师后,朝夕苦练,寒署无间,自以为有所成就。六年后回到永年县,有好事者撮合他人与之比武,结果杨露禅输了。杨露禅心中不服,因此发愤二去陈家沟继续学习。在此期间,杨露禅加倍勤奋地练习。一天晚上,杨露禅从睡梦中醒来,听见隔院有练功的声音,于是透过破墙缝偷视,见其师陈长兴正在教门内弟子太极拳的精义,大为惊奇。从此每夜都去观看,然后与同门外姓师兄弟李伯魁悉心研究,功夫大进。


过了六年,杨露禅再次回到永年县,又有武艺高强者与其相约比试。比武中杨露禅拿出全部本事,还是始终无法获胜。杨露禅悟出,虽然从师十余年,但未能深入堂奥得到太极的精髓,于是发愤三到陈家沟。陈长兴为其执着、诚恳、恭顺和勤奋的精神所感动,抛弃“留一手”的祖训,将毕生所学之技艺倾囊相授。如此又过了两年多,杨露禅拜别老师到了北京,广收门徒,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发扬光大的人。


中国武术史上这类故事还有很多,而这种类似家庭血缘关系的师徒关系牢固地维系着各武术流派武功技艺的传承,好的徒弟也成了师傅事业生命的延续,因此,古代武艺传承中的师徒关系有时甚至会超出血缘关系的亲情。师傅在与徒弟的教学相长中不断总结技艺、推陈出新,并将这些技艺编纂成套路以便于传授,而徒弟们也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功夫并为发扬光大这门技艺付出毕生心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