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者要怎样才能应对习武路上的各种诱惑?

来源: 2017年09月14日 人浏览过

对习武者而言,从拜师习武到学有所成,既是武技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锻炼意志品质、逐步深化对武德的理解过程。《武术汇宗》中说“苦练功夫,体得先贤”,就是带有这样一种道德指向的概括。另一方面,传统武术有这样一个认识: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习武者能得武技真谛的保证,武谚“德薄艺难高”,清楚地说明了这层含义。作为完整反映一个习武者习武过程中心理特征的意志品质,主要由习武者专心、苦心和恒心“三心”内容组成。今天咱们来说说三心之一——专心。

 

一般讲来,习武都处在习武者的黄金年龄段,在此期间,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实实在在无法回避的各种事情的困扰。这对于一位志在攀登崎岖习武之道的人来说,就要有种异乎寻常的品质要求,金恩钟《少林七十二艺练法》中强调“遇一切外魔挫辱淡然恬然,不介于意,任人之笑骂嘲激,而无动于心,神专志一”。万籁声在《武术汇宗》中说,“外物相诱惑,或来疾疠灾害相侵扰……必毅力与之抗衡,百折不回,一如平者”,其实就是指意志品质中的专心。

 

专心即是用心专一。习武者如能神专志一,就能漫润其中而心无旁骛,历史上许多卓有成就的大家,以他们的实践向我们讲述着这个简单的道理。比如,据武莱绪的《先王父廉泉府君行略》中记载,清代太极拳宗师武禹襄“博览书史,有文炳然”,然不以功名为念,毕生“穷心太极拳术为事”,武技达臻化境。据说他临终前尤为侍疾诸徒讲论太极拳术,娓娓道来,孜孜不倦。

 

拳不在多在于精。专心还有层意思就是要求每习一技,精熟一技,“多而生,不若少而熟也,数着既熟,旋旋加之,以造神化”,故传统武术历来主张“传一法,练未熟,不教第二,第二法不熟,不教第三”。近代著名形意拳家郭云深在较长时间里只练崩拳,深得精髓,后以半步崩拳称雄武林,其师李飞羽曾在两年之中只练劈拳和半趟连环拳,“诚心习练,日不间断”,被认为“忠诚朴实”而得到老师的“用心教授”,最后“学乃大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