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舞代言人曹操,马背上的Freestyle!
来源:
2018年01月10日
人浏览过
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俊才云蒸”的重要时代,以曹操与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为中心,团结了所谓“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七位作家。作为中心人物的三曹父子都有着相当高强的武功修持,这些独特的修养,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形成以描绘“高风跨俗”的人物和“真骨凌霜”的文章风骨相得益彰的一代新风。
曹操青年时代谋刺董卓,不果,舞戟逾垣而逃,显示了他过人的武功。在军旅戎马生涯中长大的曹丕、曹植兄弟也都有精到的武学教养。曹丕《典论·自序》所谈他与将军邓展比剑的故事,素被武术史家引证。而曹植的对幽并游侠的赞颂,更鲜明地展示了他满怀豪气的武侠情感。
难能可贵的是,曹氏父子不只会武而且善舞,有着高深的武术文化修养。建安十年正月,曹操率军与河北袁氏大战,袁绍长子袁谭退至南皮,据塞顽抗,曹操率军攻伐,战斗极为艰难,从凌晨直过午时,仍不能取胜,一旦日落西山,即难再战,曹操甚急,跑到鼓卒处,夺过鼓捶,亲自擂鼓,昂扬的冲锋鼓点令将士们群情奋发,很快突破袁军,砍了袁谭的脑袋。曹操兴奋至极,竟在马背上跳起了《三巴舞》。这《三巴舞》是汉代武舞《巴渝舞》的遗韵,刚健、勇武,是一种既可徒手而舞又能挥剑舞戟的武舞。
建安十二年,曹操征乌桓打了胜仗后,史称曹大将军又在马背上“拤舞”。“拤舞”是古代一种自由舞蹈,没有什么固定体式,在马上摇头、摆身、拍手,只要能抒发心中的激动情绪即可。身为汉丞相、统军大将军,在将士面前如此通脱率真,不顾尊严显贵的身份,一是曹氏敢破习俗的性格,二是那个时代仍保留着“以舞相属”、每宴必舞的风俗,人们对这种自由的武舞,总的是持欣赏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