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孩子变了!

来源:陈子昭 2018年12月10日 人浏览过

我的孙子是高一在读生,课余时间习练陈式太极拳有一年多。在此期间,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理解、分析能力也有明显的升华,特以此文与读者分享共勉。


一、太极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有生命力


1  以理服人


太极文化博大精深,哲理包罗万象,是中国的国粹,被世界所推崇。太极拳修身养性的宏大功能,要体现在习武者的“身、性”实践中才可发出奇光异彩。


首先要在理论中得到自身的正确理解,这是件不易的事情。其次规范的认真练习,也很不易。再其次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长期练习,逐步升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经验表明,培养兴趣是练习太极拳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学生对新鲜事物(太极拳)是比较陌生的,要让他们明白太极文化起源于中华文化的鼻祖之一“道家”哲学思想,几千年来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太极拳是高大上的体育项目,它不仅能强健体魄,增强气质,使人心胸宽广,包容万物,还能克服狂躁,静心做事。


长期练拳能自觉领会到人生哲理的真正意义,把它化为自身的行为要素,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难得的机会。要明白太极拳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认识有了理论基础实践,才能有序进行。太极之美是新时代主流之一,年轻人有爱美追求,选好优秀老师尤其重要。


2  培养兴趣


师者是学者榜样,优秀的老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过硬的实际本领,更要有因人施教的灵活教学方法。


我为孙子选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陈式太极拳老师,土生土长的陈家沟陈氏传人。他的第一课不是深奥的理论,也不是基本站桩,他是先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爱好、特长与学习成绩,深入浅出地灌输太极拳的哲学思维,巧妙地演示太极动作的美姿,把理论中阴阳相济、刚柔结合、虚实有序、动静互融的理念,用实际的马步、弓步、松肩、松胯、弹抖、缠丝、发劲等动作示范,让学生慢慢体验、接受并自我培养兴趣,成为太极理论的崇拜者,太极拳爱好者、实践者。


3  量变到质变


兴趣是人把事做得更好的最大动力之一,因为兴趣是自我产生,它可以克服困难和阻力,兴趣又对学生的爱好程度有着重大影响。


所以老师在教我孙子基本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培养良好兴趣。虽然上课时间只有周末早上两个小时,但是因为浓厚的兴趣使他在学校课余之时不间断地练习,基本掌握了太极拳的身正裆圆,气沉丹田,静如荷花出水,动如猛虎扑食的基本要领。


老师夸他“悟性好”。一起练习的爷爷奶奶们都说他“真棒。”同学也用尊敬的眼光看他。中考成绩总分从原来的中等跃上最高分,摘下第一名桂冠。性格也开朗了,与人交流沟通的频率也增加了,略微少言的他也充满了自信,常常从家里带卤牛肉之类小食,装上牙签与同学们分享。


英语是他的弱项,长期补课不见起色。通过练习太极,静心学习,这次中考也有较大提高,暑假我们准备请家教上门补课,征求意见时他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我欠账太多,事物都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已经找到了补习方法:认认真真做作业,专专心心背单词,别人是帮不了我的。”


孩子变了,懂事了!与太极有关。这就是太极拳独树一帜的功效,静思专意,心中无杂念,动用巧力,四两拨千斤。


二、促进人生哲理的领悟


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著名太极拳大家傅声远先生说过:“太极拳有探索不尽的奥妙,它不仅是一门打拳的技术,更承载着咱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承载着中国人的智慧,在太极拳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


我练太极拳已经很长时间了,孙子刚学一年,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太极文化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小学生。


我们都有同一个认知:太极能促进人生哲理的领悟,什么是人生哲理呢?就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产力、创造力的总和。对人生哲理的理解会因人而异,其结果也会千差万别,因此,社会中就会有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区别。太极人定然是前者的体现者。因为他领悟到了人生哲理的真谛。他们是生活中的强者,是社会正能量代表人群,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引领者。他们工作学习有节奏,静得下来,动得起来。他们有涵养,能伸能屈,可刚可忍。“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站得高的人,才能望得远。


世界是我们的,更是年轻人的,“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武术进校园使孩子们更加健康成长,太极拳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吾辈是太极过来人,能做点什么呢?


这也是我想和武术人讨论的问题,我们既是武术文化小学生,也是传承人。我们肩负两种使命:第一、“学而不厌”,虚心领悟武术文化内涵,活到老学到老,完成自身修炼;第二、“诲人不倦”,真心传播几十年的收获感知,让更多孩子获得教益,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关闭